脊椎部疾病與健康護理
1、胸椎的構造與功能:
人體的脊柱是由26塊椎骨及其相關的椎間盤、韌帶、小關節囊等連接構成的有機整體,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錐體占脊柱長度的3/4,椎間盤則占1/4。脊柱自上而下有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4個生理彎曲,其中頸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脊柱的彎曲不僅有利于直立姿勢,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椎間盤的連接,增加脊柱彈性,可減輕或化解行走、跳躍時所帶來的沖擊或震蕩,減少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
胸椎位于脊椎的中段,由12塊前窄后寬的胸椎骨和椎間盤組成,依靠前縱韌帶、后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及棘上韌帶等上連頸椎,下接腰椎,與肋骨和胸骨組成筒狀胸廓,借助于表層的斜方肌、中層的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鋸肌、下后鋸肌以及深層的夾肌、豎脊肌和脊椎橫突肌群等肌肉組織,共同組成胸部中心。與頸椎和腰椎相比,胸椎的穩定性好,錯位的機會也較少,但其每個節段參與10個關節組成,包括上下2個椎間盤,4個上下后關節,2個肋小凹關節,2個肋椎關節。因此,胸椎一旦出現紊亂,將會波及更多的關節結構,甚至導致前胸的胸肋關節出現疼痛。同樣,胸廓形態和運動的異常也會對胸椎產生一定的影響。
胸椎間盤位于兩個椎體之間,是由中心部的髓核、周圍部的纖維環和椎體的上下部透明軟骨板組成的封閉性彈性球樣體。與頸段和腰段的椎間盤相比,胸椎間盤厚度居中,約為5mm。由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的纖維環位于髓核的四周,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具有極強的減震作用,與椎骨、肋骨、胸骨組成胸廓,關節相對固定。從結構而言,由于胸椎后關節的連接形式如同疊瓦,片片相扣,因此,胸椎關節在旋轉、彎曲等運動時,其關節活動度很小,可確保胸椎更加穩定。
脊髓胸段發出的胸神經共12對,其前根屬運動性,后根屬感覺性,均在脊髓兩側相連。后根較前根略粗,在椎間孔附近有橢圓形膨大,稱脊神經節。前根、后根在椎間孔處合為一條極短的脊神經干,感覺和運動纖維在干中混合。神經干均從同序數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穿出,穿出后即刻分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前支粗大,有明顯的節段性,除第1胸神經參與臂叢外,其余均不成叢,稱為肋間神經,走行于肋溝內。后支則較細,經相鄰椎骨橫突之間向后行走,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胸椎棘突附近的短肌與長肌及皮膚,與前支同樣具有明顯的節段性。胸段的交感神經與脊神經同行,稱為內臟神經,調節指揮內臟的活動。其中,胸心神經、內臟大神經、內臟小神經、內臟最下神經等分別支配心臟、胃、肝、膽、胰、小腸和腎臟,因此,胸椎的穩定是整個內臟功能及全身健康狀況的重要保證。
2、胸椎常見疾病的種類、原因、癥狀及治療方法:
胸椎的常見疾病以下位椎居多,主要以胸椎管狹窄、胸椎骨質增生、胸廓畸形(駝背)、胸椎壓縮性骨折、胸椎關節紊亂、胸椎肌肉勞損、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肋間神經痛、胸椎錯位、胸椎側彎(側凸)、筋膜嵌頓等較為常見。引發胸椎疾病的原因復雜多樣,有長期負重、伏案工作等職業因素,有勞損或受涼病史、外傷病史等手術后遺癥,有脊柱先天發育性畸形,以及年齡增長和代謝功能減退、紊亂等年齡因素。其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腰背痛、胸痛、肋間神經痛、手臂麻痛、肩背部麻木蟻行感,也有多汗或無汗、胸悶、心悸、頭昏、失眠,嚴重時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胸腹出現束帶感、大小便異常、截癱等。
(1)、駝背
椎骨在胸椎處超過正常的生理曲線向后凸起所形成的脊椎變形被稱為駝背。駝背可分為先天性駝背和后天性駝背,主要因脊柱先天性畸形、骨關節結核病、不良的習慣或姿勢、年齡增加或骨質疏松所引起的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強直性脊柱炎以及發育異常的脊椎骨骺炎、脊椎骨軟骨病等原因所致。S形脊柱由頸曲前凸、胸曲后凸、腰曲前凸及骶曲后凸共4個生理彎曲所構成,人體的重力線通過每個彎曲的結合處向下,經髖關節稍后側、膝踝關節稍前側而直達地面。駝背者為保持直立位,往往導致腰椎過分前凸變形,破壞正常的生理彎曲,導致支撐力減弱。過大的弧形后凸常見于胸部,如為驟彎,則稱為成角畸形,常見于骨折、結核。
駝背是胸椎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脊柱變形疾病,不僅影響形體美觀,而且會牽拉肋骨、胸骨,合并胸廓畸形、膈肌活動受限、內臟受壓、胸腹相貼等,影響呼吸、循環及消化功能。駝背者的重心通常位于下肢前方,重心不穩,易摔倒而引起各種損傷。另外,駝背畸形易導致椎管狹窄,可引發一系列相關癥狀。預防和矯正駝背的有效方法是借助于外用脊椎矯正支具,同時加強背部伸肌的力量性鍛煉,時常保持良好的姿勢和習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建議穿用專業設計的博道脊椎矯正帶等固定支具,通過矯正脊柱的受力結構,調整胸椎、肋骨的內外力學結構,增強肌肉、韌帶、肌腱等相關軟組織的柔韌度以及平衡力,可有效預防脊椎變形,提高矯正身姿的良好效果。
(2)、脊柱側彎
脊椎側向彎曲即脊椎側凸為脊柱側彎,有胸腰雙彎、單胸彎、長胸彎及雙胸彎等類型,與駝背同屬于脊椎變形。先天性因素和神經肌力失衡、長期不良姿勢或習慣等特發性因素是導致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胸椎側彎在外觀上可以表現為雙肩不等高、雙側胸廓不對稱、肩胛骨一側隆起而另一側凹陷;腰椎側彎往往表現為腰部肌肉一側飽滿而另一側空虛,嚴重時也會有雙肩不等高。輕度的脊柱側彎通常只影響外觀,并不引起癥狀,而較重的脊柱側彎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導致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是危害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疾病。
脊柱側彎亦可引起駝背,好發于青少年,多發于年輕女性,常在青春發育前期發病,在整個青春發育期快速進展,成年期則緩慢進展,有時則停止進展。由于多數脊柱側凸的病因好壞不明,患者有時還伴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營養代謝的異常。一般情況下,20度以內的側彎只需進行身體鍛煉,若為20°~40°以內的側彎,通過外用脊椎矯正支具和加強背部伸肌的力量性鍛煉,便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嚴重者則需通過手術治療進行矯正。在日常生活或康復治療期間,建議持續穿用專業設計的博道脊椎矯正帶等固定支具,通過借助外力而矯正脊柱的受力結構,調整椎骨、肋骨間的內外力學平衡點,增強肌肉、韌帶、肌腱等相關軟組織的柔韌度以及平衡力,保持良好姿勢,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可更有效地矯正身姿,提高預防脊椎變形的良好效果。
(3)、肋間神經痛
胸神經前支共12對,第1對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參加臂叢的組成,第12對胸神經前支的小部分參加腰叢的組成,其余的第1胸神經前支和第2至第11對胸神經前支分別位于相應的肋間隙中,稱為肋間神經。第12對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位于第12肋下方,故名肋下神經。肋間神經在肋間內、外肌之間,肋間血管的下方,沿各肋溝前行,在腋前線附近離開,支配相應胸椎旁背部和胸壁肌肉的分支及沿肋間走行的感覺分支。肋間神經痛是指從胸背部沿肋間向前方放射至胸腹前壁中線帶狀區的疼痛,主要因胸椎椎間盤退變性突出、關節囊和韌帶增厚或骨化常導致神經通道狹窄變形,刺激或壓迫胸神經根,引起肋間神經炎癥,產生疼痛癥狀,出現以胸部肋間或腹部帶狀疼痛的綜合征,又名肋間神經炎。同樣累及肋間神經的病變還有胸椎結核、胸椎骨折或脫位、脊椎或脊髓腫瘤、強直性脊柱炎以及肋骨、縱隔、胸膜病變,其中帶狀皰疹性肋間神經痛常疼痛劇烈。
肋間神經痛的主要癥狀表現為一個或幾個肋間部位從背部沿肋間向胸腹前壁放射,呈半環狀分布。多為單側受累,也可以雙側同時受累??人?、大笑、深呼吸或打噴嚏、打哈欠等往往會使疼痛加重。查體可有胸椎棘突,棘突間或椎旁壓痛和叩痛,少數患者沿肋間有壓痛,受累神經支配區可有感覺異常。其疼痛性質多為刺痛或灼痛,有沿肋間神經放射的特點。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治療肋間神經痛,因此,在常規的藥物、熱敷、針灸、按摩等康復治療期間,可穿用專業設計的博道肋骨固定帶或胸部固定帶,通過對患部施壓和固定,增強胸腔壓力,矯正肋椎結構,提高保暖效果,達到減輕疼痛感、恢復自身修復能力的效果。
(4)、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和肋椎關節等周圍關節、內臟系統,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眼、肺、肌肉、骨骼發生不同程度病變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早期本病普遍被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特殊類型,稱之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統一稱之為強直性脊柱(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變化是肌腱、韌帶、骨附著點病變,重要特點是韌帶鈣化、骨性強直。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與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等同屬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強直性脊柱炎又名畸形性脊柱炎,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多數認為與遺傳、感染、免疫環境等因素有關。本病多見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約為2~3倍,起病多具隱匿性。其相關癥狀表現為腰部骶髂關節疼痛、椎管變形、脊背生理彎曲消失、脊背疼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疼痛,可向臀部、大腿、膝、踝部放射,伴腫痛、僵硬感,歇息后減輕。夜間疼痛、僵硬,活動后緩解。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關節受累最為嚴重,但也可累及全身任何關節,形成骶髂關節炎、腰椎關節炎、胸部關節炎、頸椎關節炎、肩周炎及髖關節炎等周圍關節炎,可出現“鴨步”狀態,并發股骨頭壞死。
目前沒有特效方法可以治療本病,藥物和手術均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一般情況下,應積極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產生和發展,減輕炎癥,緩解癥狀,借助于脊椎矯正帶等矯正支具,保持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的加重。另外,通過運動療法和溫熱療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使用博道專業設計的脊椎矯正帶、腰部固定帶等脊椎支具對患部予以施壓和固定,通過矯正不良姿勢、放松肌肉,達到減輕疼痛、協調關節正?;顒拥男Ч?。
3、胸椎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胸椎病的影響癥狀比較廣泛,甚至包括消化不良、大小便障礙、性功能障礙等,也是很多疑難病癥如無原因背痛、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的發病原因之一。近年來該病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癥狀越來越復雜,然而,絕大多數患者沒有手術的必要。平時注意保持正確的活動姿勢,盡可能避免一側肩高而另一側肩低或側彎、扭轉的姿勢。關注脊椎健康,加強腰背頸肌尤其是豎脊肌的鍛煉和保護。在緊張和勞累的工作、學習中適當休息,釋放壓力。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避免長期偏于一側臥位。天氣變化時應及時防寒保暖,避免忽冷忽熱。體育運動時,除了防止外傷之外,應注意左右胳臂要多做肌力平衡等運動,避免單用一側而導致菱形肌及上胸椎勞損,造成左右胸椎偏斜。在身體感到不適時,應及時就診,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期。
胸椎疾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無論哪種治療方式,均應以矯正身姿為重點。在進行常規性治療的同時,應使用專業設計的博道脊椎矯正帶、駝背矯正帶、腰部固定帶等矯形支具,通過物理方法改善腰背部相關關節的受力結構,加強功能性鍛煉,可收到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4、博道脊椎矯正帶/駝背矯正帶的產品介紹:
博道(大連)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依據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人體工學的科學數據,專業設計、研制的脊椎矯正帶/駝背矯正帶等康復系列產品主要是由親膚透氣的本體護墊、彈性交叉矯正帶、本體固定帶3部分組成,以物理施壓方式呈“∞”字形纏繞雙肩,擴胸展背,以內外受力平衡矯正椎體,確保腹腔、胸腔形成相對穩定的恢復空間,減輕椎體承重,降低、緩解椎骨和相關肌腱組織的勞損狀態。產品舒適可體,粘貼方便,不影響血液循環,可自由調節固定強度,對脊椎及其周圍的韌帶、肌腱組織具有極佳的制限和矯正作用,是腰背肌力衰弱、駝背、脊柱側彎、肋間神經痛、強直性脊柱炎等胸椎疾病患者首選的日??祻彤a品。
溫馨提示: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博道產品或有更好的建議,可通過博道公司的網站或郵箱聯系我們,以便共同研討更多關于相關產品以及疾病的康復護理方面的知識。
本文的文字、圖片等均為原創,引用時請注明出處。對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作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上一篇:頸椎的常見疾病與健康防護
下一篇:骨盆疾病與健康護理
相關推薦
- 肩關節的常見疾病與健康防護09-22
- 肘關節構造及其常見傷病09-20
- 骨盆疾病與健康護理08-01
-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07-12
- 胸肋部常見疾病與健康護理09-17
- 鎖骨的常見傷病與健康防護09-21
- 手關節常見傷病與健康防護09-17
- 腕關節的常見疾病與健康防護09-19
- 髖關節疾病與健康護理07-28
- 踝關節的構造與常見傷病09-23
- 膝關節的常見疾病與健康防護09-24
- 靜脈曲張的預防與治療07-16
- 頸椎的常見疾病與健康防護09-26
- 脊椎部疾病與健康護理08-02
- 腰椎部常見疾病與健康護理09-25